医疗建筑,是提供人们诊断、治疗、修养等系列服务的建筑,是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建筑,一般包括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等类型。
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建筑的设计成为一个热点,不断得进行演变、更新和扩充。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个人身体健康的认识日益增强,已从仅限于诊断治疗向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方向全面发展。同时,对医院建筑的功能环境、技术设施等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除其对结构以及建筑环境的要求外,还要求高的环保性和隔声性。那么,医疗建筑声学设计,噪声控制/隔振隔声要素有哪些呢?
医疗建筑的声学设计普遍包括:
对外部环境噪声控制、医院内部噪声控制
一、对外部环境噪声控制
科学规划建筑群的布局,对室外交通噪声源及室外动力设备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估,确定室外墙及窗户隔声等级等。
门诊楼可沿交通干道布置,并利用绿化带远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安静要求较高的病房楼应设在内院,若病房楼接近交通干道,应利用临街的公共走廊作为隔声降噪缓冲区域。
二、医院内部噪声控制
1、机房隔振隔声
1)需要进行隔振隔声的机房主要包括:进排风机房、锅炉机房、变电所、空调机房、柴油发电机组、水泵机房等设备机房;
2)依据业主方要求或国内外相关的环境噪声振动的设计规范以及标准要求,提出各机型设备振动的控制设计参考值;
3)根据各设备机房所处的位置,提出各设备机房的墙体和门的隔声要求;
4)提出各设备机房的吸声要求及方案;
5)协助审查有关隔声和吸声产品的声学参数测试报告;
6)审核暖通空调图纸,计算消声量,审核风速及提出噪声敏感用房管道的消声器数量及位置。
2、设备隔振、管道隔振
1)根据各设备振动特性进行扰力计算,提出隔振传递率和和隔振效率,并提供各设备的隔振设计以及相应管道系统的隔振设计方案;
2)配合业主提出最佳的的隔振形式,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协助审查有关隔振产品技术参数测试报告;
3)提供各类管道穿墙、楼板隔振、隔声封堵措施,配合业主以及设备安装单位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4)复核减振器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计算书。
冷冻机房、锅炉房、水泵房、热水泵房、发电机房、变压器等设备用房宜设在地下层。冷却塔、风冷热泵及各排风机布置在病房屋顶时,需选用低噪声产品,屋顶设备隔振措施所需结构荷载应予预留。并采取必要的隔振、隔声、消声和吸声等综合控制措施。病房楼内的污物井道、电梯井道不得毗邻病房等特别要求安静的房间,并应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穿越病房的管道缝隙,必须密封。病房的观察窗,宜采用密封隔声窗。
手术室应选用低噪声空调设备,必要时应采取降噪措施。手术室上部不宜设置有振动源的机电设备;如设计上难于避免时,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3、功能用房隔振隔声
1)依据业主方要求或者相关规范,提出有声学要求房间/区域【病房、诊疗室、手术室、CT室、会议室、报告厅、门诊室、测听室等】的隔声、室内允许噪声等级标准;
2)对有声学要求房间/区域的墙体(包括外墙和和内墙)、楼板(空气声和撞击声要求)、门、窗等提出隔声设计要求,并提出多种隔墙的节点详图以及技术参量以供选择;
3)协助审查有关声学产品测试报告。
室内声环境的控制是实现绿色医院设计的必须项,绿色医院对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墙、楼板、门窗的隔声性能、室内噪声级都有要求。对于不能从底板做到顶板的墙体,声学设计师对其吊顶应提出隔声量及降噪系数要求。对于病房的楼板建议铺设弹性材料以降低挪动器物、踏步声对下层病房的影响。如果病房窗户朝向一侧噪声比较严重,可以考虑将卫生间布置于外墙一侧,牺牲一部分采光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隔声效果;另外,对于窗外地势较低的噪声源,如经过病房的行车道,可以再通过设置户外阳台作为隔声板,降低噪声源对高层病房室内的干扰。
在医院实际运营中,警报声是病人无法入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达95%的警报不需要临床响应。由于传感器使用不当、设备维护不善和员工培训不力,许多设备都发出假性警报。可通过新的警报系统的迭代更新(例如将报警声转化为视觉提醒),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有研究测试模拟了病房的混响时间、C80、STI等参数,通过优化病房的墙面饰材组合,营造良好的室内沟通交流环境,避免访客、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误解。
听力测听室是医疗建筑背景噪声要求最高的空间,应重点考虑。测听室不应与设置有振动或强噪声设备的房间相邻,应做全浮筑房中房设计。且房间入口设置声闸,其空调换气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消声器。目前也有趋势由专业厂家进行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