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装配式建筑,2016年9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此后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具体目标。
截至2018年6月份,全国已经有6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是势在必行、如火如荼,而在各大城市中,上海、深圳正在以各自的模式和速度领跑全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最终产品,根据系统性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打分,把装配率作为考量标准,可以较简捷地判断一栋建筑是否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墙、内隔墙工程案例--汉京中心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特点:
本标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十”
1、一个概念:装配率,采用一个指标综合反应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以装配率对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明确和易于操作。
2、两种评价:
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方式,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相对合理可行的“准入门槛”,达到最低要求时,才能认定为装配式建筑,再根据分值进行等级评价。
预评价与项目评价方式,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预评价,但不是强制要求,在竣工验收后,可依据验收资料进行项目评价。
3、三类指标:计算装配率主要有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装配比例。
本标准拓展了装配率计算指标的范围。例如,评价指标既包含承重结构构件和非承重构件,又包含装修与设备管线。再例如,衡量竖向或水平构件的预制水平时,将用于连接作用的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并计入预制构件体积范畴。
4、四大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标准
以控制性指标明确了最低准入门槛,以竖向构件、水平构件、围护墙和分隔墙、全装修等指标,分析建筑单体的装配化程度,发挥《标准》的正向引导作用。
1)装配率:综合评价大于等于50%
2)主体结构:最低得分大于等于20分
3)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大于等于10分
4)全装修:全面实施百分之百
5、五类结构:本标准包含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结构的装配式建筑评价。
6、十分差值:在装配式建筑的两种评价方式间存在十分差值,在项目成为装配式建筑与具有评价等级存有一定空间,为地方政府制定奖励政策提供弹性范围。
围护墙和内隔墙评价项分值占总分值比例:
通过装配率计算,外围护墙及内隔墙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里最低评价分值为10。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比例≥80%,平均分值为5;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50%≤比例≤80%,平均分值为2~5;内隔墙非砌筑,比例≥50%,平均分值为5;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50%≤比例≤80%,平均分值为2~5。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装配式建筑不仅能让楼房建造得更加便捷,而且节能环保。有资料显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可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水节约65%,能源节约37%,钢材节约2%,木材节约85%,垃圾减少59%,污水排放减少65%,基本消除粉尘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外围护墙及内隔墙系统解决方案:
1、外墙围护墙系统
2、电梯井围护墙系统
3、酒店分户墙系统
4、酒店走廊墙系统
6、机房隔声墙系统
8、装配式成品墙系统